茶葉是潮州農業特色產業,也是潮州市北部山區農業經濟重要支柱產業。近年來,潮州市把茶產業發展作為打造千億現代農業集群的重頭戲,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,加快茶產業集聚發展,通過大力實施“品牌化、生態化、產業化、標準化、科技化”五大發展策略,推動茶葉產業取得長足發展,實現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的目標,有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。
2021年,潮州市茶葉種植面積22.5萬畝,毛茶產量2.67萬噸,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17家(其中省重點龍頭企業7家),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戶(企業)超過5000家,茶農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,初制茶產總值達64億元。

鳳凰山茶區。(攝影:莊園)
以點帶面走產業化之路
潮州產茶歷史悠久。潮州茶葉經歷了恢復期、發展期、提升期、穩定期,進入到現在可持續發展期。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,企業、農民共同推動茶產業化發展,將區域品種轉換為產品優勢,繼而形成產業優勢。
據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介紹,目前,潮州市形成了鳳凰鎮、浮濱鎮、登塘鎮、新塘鎮、建饒鎮5個萬畝茶葉專業鎮和近百個茶葉專業村。潮州市單叢茶產業發展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,先后獲得“中國烏龍茶之鄉”“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”“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”“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”等稱號?!傍P凰單叢(樅)茶”被列入首批“中泰3+3”地理標志互認互保試點產品名錄。2020年,“鳳凰單叢(樅)茶”被列入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。
潮州市持續以大項目落戶帶動產業鏈延伸,集群推動,促進茶產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。近年來,共投資4.22億元,建設潮州市潮安區鳳凰單叢茶等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,全力打造產業集群;聚焦建設特色鎮村,通過開展“一村一品、一鎮一業”建設,建設省級茶葉專業村59個,其中,鳳凰、浮濱等鎮被認定為省級茶葉專業鎮,帶動農戶數量2萬余人,聯農帶農效益明顯。
綠色高效走標準化建設
2021年潮州市修訂了《地理標志產品鳳凰單叢(樅)茶》市級地方標準,并出臺相應產品保護管理辦法,讓單叢茶地理標志保護步入法制軌道。據統計,全市制訂、發布(含已制訂正走發布流程)鳳凰單叢茶系列12個標準,涵蓋鳳凰單叢茶“命名”“分級分類”“拼配”“包裝”“機械化采摘”“核心區產品”“古茶樹保護”標準內容,與之前制訂發布的5個標準,共同構成了從品種、栽培、加工、質量、名稱、標識、包裝等較為完整的鳳凰單叢茶標準體系。
同年,潮州市出臺《潮州市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》,嚴格控制開墾新增茶園,對現有茶園間種樹木進行生態修復超5000畝。2022年以來打擊私自開山種茶行為11宗31人次。
2016年潮州市率先在全省提出建設生態茶園的工作思路,制定一系列的技術規范及驗收要求等標準,促進了茶葉優質高效高產,全市已認定連片100畝以上生態茶園總面積達到5.39萬畝,示范推廣生態茶園改造8萬畝,占全市茶園面積35.5%,實現了綜合經濟效益比傳統生產模式年均增長15%-30%,農藥用量和化肥使用量減少分別達25%、30%以上。
打響名號走品牌化策略
近年來,潮州市不斷擦亮“鳳凰單叢茶”的金字招牌,依托優稀古茶樹資源,運用和發展“鳳凰單叢(樅)茶”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、“嶺頭單叢茶”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公用品牌,鳳凰單叢茶已成為一張城市名片。
潮州市通過組建烏崬、大庵、嶺頭核心區茶農專業合作社,構建核心產區產銷平臺,以及建立古茶樹保護示范區,對4000株古茶樹開展身份信息登記等方式,豐富鳳凰單叢茶標準化建設內涵。
利用標準體系建設成果,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以媒為介、以賽代宣、以展帶宣、以店替宣,推廣產區概念,擴大鳳凰單叢品牌知名度,提升凰單叢影響力。
突出“智”字走科技化發展
潮州市成立“潮州單叢茶產業發展研究院”,籌建品種資源庫、茶文化展示中心,提升產業科技、文化含量;主動切入“潮農投”投融資平臺建設,全方位推進文化賦靈、融合提效、科技增效、資本賦能,逐步抬升茶區素質和茶經濟活力。
此外,在開發利用古茶樹方面,潮州市擁有世界罕見的優稀古茶樹資源,單就鳳凰鎮內100年樹齡以上的古樹有15000多株,200年樹齡以上的有4600多株,是廣東唯一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古茶樹群,潮州市憑借優質品種資源和高超嫁接技術,造就茶園良種率達96%,良種無性系83%,嫁接成活率85%以上,為廣東省內領先,國內前列。
在開展智慧建設方面,潮州5G智慧茶葉產業云平臺正式運營,開啟潮州單叢茶產業發展進入數字宣傳、數字監管、網絡銷售、物聯網智能服務的大門,目前已有9家企業上云交易。
在開展科技培訓方面,相關部門定期向生產者和茶葉企業開展茶葉綠色防控、茶葉制作等培訓,培訓新技術、推廣新機械,傳遞新理念,有效提升了茶區茶葉種植和加工制作的科學性。
來源:潮州日報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
評論 / 1
我哩邁邁邁…
單樅永駐青春
回復